高校科技期刊的责任和使命

发布者:科研处发布时间:2015-11-12浏览次数:409

高校科技期刊的责任和使命


刘建生

  研究会理事会的换届今年是第七次,应当是我们高校科技期刊界的大事。高司长把我们的会与北京的APEC会议作了联系,赢得了大家的掌声。据我所知,在同一时间,北京还举行了第四届亚太数字期刊大会,大家毅然选择到广州来,正说明了我们研究会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刚才,高司长已经代表教育部对我们的工作作了高度评价,对以后的工作也作了导向性的部署。下午大家还要进行民主投票,选出新一届理事会。校场擂鼓点将,沙场排兵布阵。相信第七届理事会也会像以前各届理事会那样兢兢业业,带领大家往前迈进。祝研究会的工作越做越好。

  昨晚拜读了颜帅的报告,拜读了各个委员会的工作要点,很精彩,很提气,很引人注目。研究会理事会的同志们做了大量工作,做了党委和政府无法顾及、无法操作的许多工作,理事会的向心力、凝聚力,显示出了高校科技期刊界的团结、奋进;理事会的成就展示,显示了高校科技期刊这一块硕果累累。刚才这么壮观的获奖阵容,说明了我们自己的评价机制在有效运转,说明了我们队伍中的英雄模范辈出,研究探索捷报频传,说明了高校科技期刊界的朝气勃勃、向日而生、活力无限。祝贺各位获奖者!祝贺我们的队伍兵强马壮、气势夺人、再创业绩、再谱新篇!

我对高校科技期刊充满自信。昨天看材料:1)我们的队伍很年经,候选理事中,60后已经成为当家花旦,70后崭露头角,最年轻的是1974年8月出生。当然我们还是老中青结合,发挥各个层面人群的积极性。2)我们的组织很完备。十六个委员会,十六根支柱,撑起了研究会的大厦。它们更是十六棵青松,经风经雨,郁郁葱葱。3)我们的思路很清晰,争一流、创精品,占领学术制高点,融入国际科技前沿。

  我想,在我们做好名刊名栏建设之际,也许我们会推出名篇,大综合小综合的论文排出个一二三,各学科各门类的论文排出一二三,然后重奖那些幕后的编辑,重奖为人作嫁的编辑、主编。让刊物因名篇生辉,让编辑以“伯乐”闪光。也许有一天,我们的一、二、三,就是中国科学技术的一、二、三;也许有一天,我们的一、二、三,就是世界科技前沿的一、二、三。中国科学技术奖、中国科技进步奖已经有了我们图书的进入,一本小册子就可以拿到中国科技奖,今后也一定应当有我们的论文进入,我们要让科学技术研究和探索的成果能够顶天立地。

  对于科学技术进步的紧迫感、焦灼感不是偶然出现,是一直以来的念想,是长久以来的累积。就像人的身体焦躁、急躁之后会上火一样,这种紧迫感,不是我自己独有,是上到国家领导人,下到所有国民,火烧火燎、火烧眉毛。

大家一定记得白毛女、杨白劳和黄世仁的故事,地主把穷人压迫得逼得要么死路一条,要么人变成鬼。时代变了,现在这个故事不是这样讲的,欠债的成了大爷,债主低三下四,求着欠债人还债,而且倍受欺凌。

  前不久,美国经济学家卡尔·豪斯曼在批评另外一位正红火的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的作品《二十一世纪资本论》时,认为皮凯蒂的理论存在硬伤。论据是,2013年美国净借债13.37万亿美元(大家知道,我们的外汇储备是3.8万亿美元,前几年美元贬值,我们改变美元独大的储备结构,留下其中2万亿美元,但想不到美元又陡然硬挺,开始升值),美国不但没有为这些资金(欠债)付出任何成本,反而还赚了2300亿美元。欠债的大爷,不掏利息不付成本不还钱,竟然还赚了钱。什么逻辑?究其原由,豪斯曼说:“造成这种奇怪现象的原因就是美国在对外投资过程中输出了知识和技能。”知识和技能使欠债人变成了大爷,这就是当代盛行的欠债人剥削压迫债主的新的社会不平等。

  什么是经济强势?欠着债还是大爷,不付资本还赚钱。什么是军事强势、政治强势、意识形态强势、文化强势?最根本的是知识和技能的强势。我们曾经反对过带血的GDP,倡导以人为本安全生产。其实我们想过没想过另外一种GDP,带汗水的GDP——我们流下一斗汗,还不如人家在键盘上手指轻轻一点。经济总量跃升老二,科学技术拖着后腿,又有什么实际意义呢?核心技术、高新技术、创造能力都是人家的,都被人家垄断着。我们什么时候能够成为打碎锁链,成为闯世界创世界的自由人。

我们的急迫、紧迫,喘不过气来,是由于知识和技术的过重压迫所致。为了帮助大家拓展视野,我想借助两位专家的眼光,看一看科技发展的趋势和重要节点。比较巧合的是,他们一位是社会科学工作者、哲学教授,一位是自然科学工作者、中科院院士。一位从历史趋势大的层面谈科技发展,一位从中国制造业向何处去的小切口谈科技发展。

  第一位教授主要讲了当代科学技术的背景、科学技术新成就与新进展、科技创新态势、未来10年科学技术可能的突破。需要特殊说明的是,他是一个哲学教授,不是搞自然科学的,但是他的观点对于我们很有启发。他讲到当代科学技术的背景,科学界的四大理论、四大标准模型,他还举了两大惠及人类科技成就的例子。四大理论比如广义相对论、量子力学、信息论、基因论。讲了几个人物;讲了20世纪最伟大的科技成就,比如宇宙大爆炸、双螺旋、大陆漂移;讲了两项惠及人类的科技成就——清洁饮用水、疫苗。他举了一个例子,就是当年传教士汤若望向顺治帝建议:出过天花、具有免疫力的人才能继位。玄烨出过天花,于是就当了皇帝(康熙)。另外他在科学成就与新进展中讲到过去10年重要的科技突破,重点还讲了2013年诺贝尔奖物理化学和生理学奖,精确的宇宙学、超材料、暗基因组、系外行星、古生物分子、火星有水、细胞再编程、微生物学、气候变化等等。他又对诺贝尔奖自然科学奖作了分析,特别讲到日本的3位获奖者。他认为未来10年不太可能出现20世纪初的基础科学革命,这一点是不是能够成为定论,还需要等待。另外,未来仍然在上一次科技革命的网络空间内进一步发展,他讲到DNA计算机、永久月球基地、头颅移植、洁净能源、治愈癌症、登上火星、超级天梯、纳米医学、走向地球深处。他认为10年内科技可能出现的突破,简单念一下:廉价太阳能、廉价房舍、纯净水滤膜与催化、基因改进作物、乡村无线通讯、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信息接入的通讯设备、移动射频跟踪与认证、无所不在的实时监控、可穿戴电脑、量子加密、快速生物检定、靶向药物、组织工程、先进诊断与手术方法。他认为科学研究的第二法则就是理解自然、改造自然的那部分人的能力急剧增长,而运用这种能力的那部分人的能力却没有什么变化。大家可以顺着他的思路想一下,了解哲学家是怎么看科技发展的。

  第二位教授、中科院院士则从制造业入手,讲我们如何从制造业大国到制造业强国,新型工业化、高速增长等等。这个我就不做展开。他讲了经济实力与制造业的关系、国防与制造业的关系。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产品质量不突出、资源利用率低、产业结构不合理、传统产业信息化水平不高。新技术改变了民众和国家的行动规则,技术中心逐渐从西方转移到东方、南方,我们要迎接这种趋势。从经济发展的角度,他提出了未来十大技术进步、智能化制造业。我们要重视制造业,再工业化的核心是制造业的工业化,核心驱动力是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他特别提到物联网将连接对象联系起来一样,观察科技问题要从社会、经济、军事的大势着眼。我觉得我们科技期刊的编辑也要有这种视角。他认为,20年来,影响最深远的技术还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继续引领创新发展。新技术的突破甚至影响世界格局。他认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国际国内环境是严峻的,对全球化和金融危机、环境和资源压力、城市化、人口老龄化和公共卫生展开做了分析。发达国家是在完成工业化之后才开始推进信息化,而我们是在工业化的过程中就要考虑信息化。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的科学技术应该形成什么样的突破?他最后的结论是:观察问题一定要有一个系统的视野,系统论对创新创业是十分有用的、十分有必要的;任何技术都是双刃剑,要加强科技伦理的教育。

  比较抱歉的是,一没有更多时间充分展示,二没有版权授权。我无法将PPT留给大家。

两位学者从不同层面给我们展示了自然科学发展流变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其实也是在叙说,潜台词是我们从事自然科学期刊编辑们的责任和使命。

  第一,自然科学不仅仅是社会发展中的第一生产力,自然科学造就了整个现代社会、整个社会的现代化。没有自然科学的支撑,没有几次工业革命的兴起,就不会有现代社会的基本元素出现,就不会有资本主义社会的繁荣;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直接对社会的生产关系,对一个社会的上层建筑发挥影响和作用。以至于我们的总书记就讲过,互联网的使用和管理,直接关系到政党的执政成败,是国家生死存亡、民族兴盛衰落的大事情。假若科技进步跟不上去的话,我们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道路优势就无从谈起。

  第二,科学和技术不仅仅是社会繁荣富强的重要支撑,科学技术影响着整个社会政治、社会制度、社会治理,当然包括社会稳定。科学理念使制度具有先进性,技术使法律更具有刚性和韧劲。数理逻辑推理和演绎,则更使社会管理量化、规范化、秩序化。对于科学和技术的掌握、运用、创新诸多方面,几乎直接影响着一个社会的规则、道德、运行质量,影响着这个社会有没有美好的明天。我在新疆和田看到一种情形,由于维吾尔语没有对应于数理化的语素和话语体系,初中以上的孩子们几乎都听不懂汉语讲授的数理化课程(和田地区的双语教育绝不是媒体上宣传的那么好,绝大部分是空缺的)。于是,他们永远考不出好的成绩来;于是,绝大部分学生辍学、失学,形成了新的文盲、科盲、法盲,形成极端宗教势力的抢夺对象。在我们忽略的地方,在我们不经意的时候,科技更是成为最重要的战略制衡因素,更是抢夺年轻人的较量战场。

  第三,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对社会发展发生直接影响。前面我们谈到的《二十一世纪资本论》就是在诸多大数据的基础上建立起自己的论点和论据的。大数据技术的进入,使政治变得更加量化、数字化、精准化,也更接近于科学和真理。大家也许并不赞成皮凯蒂的治理方案,比如抬高税收,比如限制富人,但不能不承认和折服,皮凯蒂关于社会贫富悬殊越来越被拉大的现实的描述。数字化、大数据就是如此强势,它不是政治较量中的以势夺人、以权压人,它是社会趋势分析上的以理服人。治理国家、治理社会,需要这种忠实于事实的理性分析、量化分析。只要大方向对头,这种技术的操作永远有价值,永远有意义,永远起作用。

  第四,科学和技术的创新,影响并决定着一个民族的生机,一个社会的活力,一个国家的前途。前不久李克强总理在第八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讲到,“关键是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打破一切体制机制障碍,让每个有创业愿望的人都拥有自主创业的空间,让创新创造的血液在全社会自由流动,让自主发展的精神在全体人民中蔚然成风。借改革创新的‘东风’,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掀起一个‘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自然禀赋’就会充分发挥,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发动机’就会更新换代升级。”

  各位主编、各位编辑,难道我们的每一本刊物,不首先是这种创新创造、这种事关民族命运国家前途的“发动机”吗?

  为了达到鼓励创造创新,总理列出政府的权力清单,“法无授权不可为”;负面清单,“法无禁止皆可为”;责任清单,“法定职责必须为”。在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改革、深化改革之后,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建立完善的法治体系,依法治国。这一切除了反映出科学和技术对国家治理改革方面的支撑之外,还更加体现出要鼓励创新支持创新,让社会的现代化,在创新活力的推动下加速、加强。不在创新创造中发展、新生,就在落后保守中衰退、消亡。这是规律,是铁律。

  第五,推动学术创新、服务科技创新,应当成为我们科技期刊的立足点、发力点。如前所述,中国经济总量虽已位居世界前列,但许多产业仍处在世界的中低端。正是这种格局,让我们即使当了一会儿黄世仁,但仍然像杨白劳一样被盘剥、被压榨、被欺负,不就是因为我们在科学技术方面处于西强东弱吗?理不直、气不粗,力不应、志不强。传统的粗放式增长路径已经行不通了,我们付出环境污染、付出成斗的汗水,别人坐享其成,反而反过来对我们横加指责。不就是因为高端技术核心技术不在我们手上吗?中央要求必须更多地依靠科技进步调整结构,这是一种战略性、结构性、创新性的调整,是背水之战,是绝地反击。

  中央再三要求,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步伐,淘汰落后产能,提升中国产品和服务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使创新真正能够创造更高价值。支持新发明新创造,支持基础研究整体推进,培育壮大新产品新业态,促进服务业、高技术产业、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积极化解产能过剩矛盾。

  中央一贯认为:中国教育的发展是科技发展的基础。中国人不仅仅有勤劳的禀赋,也有智慧的源泉。总书记、总理都讲过,在中国劳动力当中,有数以亿计的各类专业人员和各类技能劳动者,大概将近2亿人,在培养他们的过程中,我们教育战线功不可没。在对他们的再教育终生教育和培训中,我们责任重大。可以试想一下,如果这么多人,不断进修提高,不断前进学习,哪怕是大部分能够发挥自己聪明才智,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业态就会出现;体力加脑力,制造加创造,甚至可以开发出先进的技术乃至于颠覆性技术,中国的发展就一定能够创造更多的价值。所以,我想说一句,总书记、总理也着急呀!

  中国期刊人、高校科技期刊人一定要不负厚望、再接再厉,用我们实实在在的努力,支持创新创造,服务创新创造,使整个社会充满生机、充满活力。使我们的科学技术融入国际竞争,引领世界前沿。